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农民日报】小岗村的“老金子”

小岗村是一块神奇的土地,30多年时间里先后孕育、诞生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因之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2014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安徽调研时来到小岗村。他指出:小岗村有两面旗帜,一面是大包干,小岗村在全国农村改革中是排头兵,而且这面旗帜直到现在还高高飘扬。第二面旗帜就是沈浩,他在小岗村整整干了6年,6年在小岗,扎根为小岗人民服务,最终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一面鲜艳的旗帜。他希望把大包干的精神、大包干的旗帜永远举得高高的,大包干就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要把这面鲜艳的旗帜举高,另外就是希望把沈浩这面鲜艳的旗帜举高,为民、务实、清廉。

2014年12月,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刘云山又一次强调,基层牢则政权稳,基层治则天下安,要选好“头羊”,培养更多像吴仁宝、沈浩那样的好干部。

今天的小岗村怎么样了?那里的干部群众是怎样解读沈浩精神的?2014年12月25日,记者来到小岗村采访,遇到一位故事颇多的人物——“老金子”。

他大名严金昌,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按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也是沈浩事迹全国巡回报告宣讲团成员。当年沈浩来村里任村书记时,村里严姓村民太多,对他的称谓就从老严改成老金,最后又变成“老金子”,也有彰显其品格的意味。没想到这一叫,成了严金昌沿用至今的别名。

“老金子”只有初中文化,但为人忠厚、善解人意、工作认真,受到村里干部群众的喜爱,也是当年成为沈浩挚友的原因。

今年72岁的“老金子”见证了小岗村改革发展与沈浩带领群众创业发展的每件事,他既是大包干精神的宣传者,又是沈浩精神的传播者。说到激情处,往往会眼眶湿润。

“老金子”是个大忙人。家里跟老伴开了个农家饭店,还当着小岗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顾问,每天从家里到田间,从村头到村尾,忙得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杨丹丹 )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周万钧
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