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农民日报】村里经济好农民腰包鼓

——安徽省来安县发展集体经济走出新路

本报记者杨丹丹通讯员韩先秀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鱼塘村村民周学文自从去年参加了村里的农民工程队,干活越来越有劲、越来越舒心,他不仅自己增加了3万多元的“工资性”收入,还和其他队员一起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在村干部的组织带领下,他们翻新了机站、拓宽了水渠,修通了水泥断头路、铺好了连户砂石路,乐得百姓直夸好。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哪儿来?农民增收渠道如何拓宽?村党支部书记王仕见介绍说,2012年把村里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成立了鱼塘农民工程队,承揽招引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自建房等周边乡镇、县市工程,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过几年积累,该村一跃成为全县集体经济“冒尖户”,资产总额达300多万元。村里有了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就不用那么劳神了。2014年村里从增加的23万元收入里,拨出18万元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民生活质量“水涨船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繁荣农村、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据了解,去年以来,来安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创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积极做好资产、资源、资金“三资”文章,通过典型带动加快了“强村富民”的步伐。截至2014年底,全县13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514万元,村均27万元;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2%,达12024元,实现“十一连增”。

鱼塘村的“公司化经营”模式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渠道,为各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工程外包、中介服务、创办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方式在全县遍地开花。新安镇孙桥村村务栏里,张贴着各种劳务信息。村党支部书记靳西荣说,村里引入成立的来安县安泰劳动服务公司,让村里、村民都受了益。村里腾出两间办公用房支持劳务宣传、接洽和联系工作,村里每年获得公司给的4万元公益赞助金不说,村民也坐上了“务工直通车”,收入实现“节节高”,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

水口镇拥巷村紧临宁洛高速公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该村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条件,与滁州市一家广告公司联系合作,对外发包广告经营权。公司出资在村里架设了6个户外广告牌,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获益3万元。

“整合权益”是来安县盘活“三资”存量、开拓增量的有效模式。该县引导和鼓励各个行政村对集体所有的山林、果园、塘坝、机井、“四荒”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对外公开租赁、承包、参股等方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将闲置的学校、厂房、卫生室和省道沿线的可建设用地,以参股、承包等方式,兴办“农家超市”、加油站、修理厂等经济实体,获得经营性收入,去年以来,全县村经营性收益增加到近千万元。

该县还借鉴江浙“联建物业”模式,联合若干经济薄弱村,用财政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在产业、区位有优势的地方联建、联购物业(标准厂房、商业地产等),并将其作为村资产统一经营,以参与村分红的方式增强村集体经济。去年,汊河镇联合黄牌、延塘两个村筹集资金1500万元,在104国道两侧建设菜场、幼儿园、商铺、车库、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1.2万平方米。据初步估算,服务中心对外营业后,村里年收入可增加100万元。“到时村里就能更好地完善基础公用设施,更好地发展经济,更好地实施扶弱助残、环卫保洁、物业管理等村级公益性事业了!”谈到未来村里的发展,黄牌村村委会主任李祖会的脸上满是喜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周万钧
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